月度观点

市场精选1号基金经理点评 2023年8月

发布时间:2023-12-13

一、基金经理投资随想:成功的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点:关注用户体验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成功的公司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他们对用户体验的关注。从苹果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到各个行业的初创公司,优先考虑用户体验的公司往往会享有更高的客户满意度、更好的品牌声誉和更高的收入。

用户体验是指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整体体验,包括可用性、可访问性和设计。

换句话说,它是用户与产品或服务交互时的感受。积极的用户体验对于公司的成功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影响客户的购买决策和他们对品牌的整体认知。

通过关注用户体验,公司可以从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客户忠诚度,并增加收入。

积极的用户体验可以带来更高的客户满意度、更高的品牌忠诚度和积极的口碑推荐。反过来,这可以增加公司的销售额和收入。

优先考虑用户体验的公司更有可能留住客户并产生回头客。当产品或服务的设计考虑到用户时,就更有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反过来,这可以带来更高水平的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此外,优先考虑用户体验可以帮助公司建立强大的品牌声誉。

当一家公司创造出易于使用、直观且具有视觉吸引力的产品或服务时,它可以在客户心中留下积极的印象。

这可以带来积极的口碑推荐,这可能是公司可以拥有的最强大的营销工具之一。

成功的公司了解用户体验的重要性,并投资于改善它以获得竞争优势。

这些公司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改善用户体验,包括开展研究、采用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以及利用技术。

首先,进行研究对于希望改善用户体验的公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这可能涉及通过调查或焦点小组收集客户的反馈,以及分析用户行为数据以确定痛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深入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偏好,公司可以创造出更能满足他们期望的产品和服务。此外,成功的公司采用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将用户的需求置于设计过程的中心。

这涉及创建代表产品或服务的典型用户的用户角色,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考虑他们的需求、目标和痛点。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涉及创建原型和进行用户测试以验证假设并确保最终产品或服务满足用户需求。

利用技术是成功公司改善用户体验的另一种方式。这可能涉及使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根据用户的偏好和行为来个性化用户体验,以及利用数据分析来识别趋势和优化用户体验。

技术还可用于自动化流程、减少摩擦并增强整体用户体验。此外,成功的公司还注重可访问性,使其产品和服务对所有用户都具有包容性,无论他们的能力如何。

可访问性方面的考虑包括为图像提供替代文本,为有视觉障碍的人使用高对比度颜色,以及确保产品和服务可供残障人士使用。

世界上一些最成功的公司,例如Apple、Amazon和Google,以其对用户体验的关注而闻名。

例如,苹果公司是一家非常重视用户体验的公司的典型例子,从而在科技行业取得了竞争优势。Apple在优先考虑用户体验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通过坚定不移地强调直观的界面、无缝集成和美学吸引力,Apple培养了忠实的客户群,并在市场上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Apple做出的一项显著贡献是对直观界面的不懈追求。通过开发具有用户友好设计和导航范例的产品,Apple使自己从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这种战略重点带来了无缝和愉快的用户体验,确保客户可以毫不费力地浏览他们的设备、访问所需的功能并与应用程序交互。

这种对直观界面的承诺在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终转化为增加的销售额和市场份额。

此外,Apple致力于在其设备生态系统中实现无缝集成。通过Handoff和AirDrop等功能,Apple使用户能够在iPhone、iPad、Mac和其他设备之间无缝切换。

这种有凝聚力的体验不仅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而且还培养了品牌忠诚度,因为客户更有可能留在Apple生态系统中,从而导致重复购买和每位客户更高的终身价值。

事实证明,这种集成方法有助于巩固Apple的市场地位,并创造客户保留和收入增长的良性循环。

除了集成之外,Apple对美学吸引力的坚定承诺吸引了消费者并提升了其品牌形象。iPhone、iPad和Mac等产品所展示的时尚设计、优质材料和对细节的关注已经在消费者中产生了一种渴望感。

Apple产品令人向往的本质不仅刺激了需求,而且还获得了溢价,从而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利润率。这种对美学卓越的关注一直是Apple财务成功的关键驱动力,消费者愿意为Apple产品提供的独特而迷人的用户体验支付高价。

优先考虑用户体验的公司的另一个例子是亚马逊。亚马逊已成为用户体验领域的巨头,将其以客户为中心的方法作为竞争格局中的有力武器。

通过坚持不懈的创新、无缝的购买旅程和对客户满意度的不懈关注,亚马逊巩固了其在电子商务行业的领先地位,同时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

亚马逊对用户体验的显著贡献之一在于其对创新的坚定承诺。该公司对尖端技术的持续投资带来了突破性的功能,如一键订购、个性化推荐和语音激活虚拟助手Alexa。

这些创新简化了采购流程,使客户能够毫不费力地浏览大量产品,找到量身定制的建议,并以无与伦比的轻松完成交易。通过重新定义便利的界限,亚马逊培养了客户忠诚度,并将自己确立为在线购物的首选目的地,推动了其收入增长和市场主导地位。

亚马逊对用户体验做出的另一项重大贡献是其对客户满意度的关注。公司对客户满意度的不懈追求体现在其客户服务基础设施上,该基础设施以其响应能力、可靠性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闻名。

亚马逊以客户为中心的精神在其文化中根深蒂固,专注于解决客户的顾虑,及时解决问题,并加倍努力超越期望。

通过提供卓越的售后支持并保持卓越的客户服务声誉,亚马逊培养了信任和忠诚度,促进了重复购买和宣传的积极反馈循环,从而提高了其财务业绩。

此外,亚马逊的用户体验能力超越了其核心电子商务业务。该公司已将业务范围扩展到各个领域,包括通过AmazonPrimeVideo提供的娱乐和音乐流媒体服务。

通过将这些产品无缝集成到其生态系统中,亚马逊创造了可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整体用户体验。该策略增强了客户参与度,鼓励跨平台使用,并产生了额外的收入流,增强了亚马逊的财务成功。

总之,用户体验是希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企业的重要工具。通过了解和满足客户的需求,公司可以适应丛林法则并取得胜利。

在客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更多选择的世界中,企业必须通过提供卓越的用户体验来脱颖而出。那些这样做的人更有可能留住客户、产生重复业务并建立强大的品牌声誉。


二、国内经济:

(一)实质性政策密集出台

(1)利好政策“四箭齐发”,周一大盘全线高开。8月27日晚,财政部税务总局、证监会密集官宣四项关于资本市场的政策调整,包括减半征收交易印花税、平衡优化IPO和再融资、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以及调降融资保证金比例。决策层的系列政策“组合拳”无疑将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推动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受政策利好影响,周一大盘全线高开。

(2)房地产政策持续优化,家电等板块涨幅居前。30日,广州和深圳两地先后宣布“认房不认贷”;31日,央行和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两部门联合发文引导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并统一全国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政策下限。8月底以来,房地产政策持续优化调整,多项利好政策接连出台,凸显了保刚需、促改善、稳市场的用意,更好地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受政策持续优化下预期改善影响,本周家电等板块涨幅居前。

(3)央行宣布“降准”,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日内涨超350个基点。9月1日,为提升金融机构外汇资金运用能力,央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至4%。“降准”有助于释放银行体系的外汇稳定性,增加市场外汇供给,促进市场平衡,此举也释放出央行稳定外汇市场的政策信号。受此消息影响,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持续走高,日内涨超350个基点,一度收复7.24关口。

外汇稳定性,增加市场外汇供给,促进市场平衡,此举也释放出央行稳定外汇市场的政策信号。受此消息影响,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持续走高,日内涨超350个基点,一度收复7.24关口。

A股二季报:净利润单季负增长加深,盈利能力继续回落。23Q3-Q4营收净利润同比因为基数原因改善是大概率,但真正的业绩底还有待确认。上游周期和中游制造的供给释放压力年内仍将进一步走高。

A股二季报收官,二季度全A两非单季营收增速4.2%,环比下行0.2%;单季归母净利润同比-11%,环比下行7%;盈利能力和周转率全面回落,反映二季度疫后恢复不持续的影响。结构上,中游制造和消费营收改善,但消费毛利率持平,中游制造小幅回落。消费的问题可能是K型复苏,中高端消费提价能力不足;中游制造主要问题是供给压力较大。

23Q3经济实际情况好于23Q2,叠加低基数原因,业绩增速边际改善确定。23Q4也有低基数,业绩增速可能继续改善。但我们认为,基于基数效应的改善,尚不足以确认经济底:需求侧,暑假消费旺季已过,海外衰退担忧犹在,国内稳增长政策确认见效需要时间。供给侧,上游周期资本开支继续上行,在建工程尚难确认向下拐点,后续固定资产形成增速仍可能上行。中游制造在建工程仍未拐头向下,2023年内很难看到固定资产形成的向下拐点。所以,年内中上游供给释放压力仍较大,基于供需格局优化的盈利能力改善,仍需要较长时间。


三、海外经济

(一)美国:鲍威尔的看法依然谨慎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全球央行年会上发表了一系列偏向鹰派的言论,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广泛关注。

在通胀方面,鲍威尔指出,尽管目前通胀已经略微回落,但仍保持在相对高位。他特别强调了未来几个季度通胀走势的不确定性,这一不确定性主要受到供应链问题和货币政策收紧的双重影响。鲍威尔还提到了非住房服务领域的通胀,强调了其对维护物价稳定的关键性作用,因为这一领域受供应链问题的影响较小,对利率的敏感度也相对较低。

在货币政策方面,鲍威尔再次重申了美联储将通胀控制在2%目标水平内的承诺。他表示,美联储已经准备好在适当的情况下进一步加息,并计划将政策利率维持在对经济增长具有限制性的水平,直到确信通胀已降至可接受范围内。

此外,鲍威尔还警示,如果通胀回落受到阻碍,货币政策可能会进一步加紧。尽管当前美国经济增长依然高于趋势水平,但这也可能导致通胀风险继续下降,从而成为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的理由。他还关注到劳动力市场的状况,虽然逐渐恢复正常,但随着通胀的下降,实际工资也有所上升。如果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状况没有持续减轻,货币政策可能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关于中性利率,鲍威尔承认无法确定其确切水平,这使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存在不确定性。总体而言,鲍威尔的讲话传达出偏鹰派的立场。他对经济形势保持乐观,同时也强调了当前通胀水平相对较高,这可能意味着美联储在短期内不太可能采取降息政策。

这一系列言论引发了市场对加息的预期再次升温。截至8月26日,市场广泛预计9月会出现加息的可能性较大,概率高达80.0%。然而,受到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上的偏鹰派言论影响,市场对11月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从上周的33.0%上升至46.7%。不过,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可能要到2024年1月才会开始降息周期。

总的来说,通胀预期相对稳定。截至8月25日,5年、7年和10年期通胀预期相较上周分别上涨了3个基点、3个基点和1个基点,这表明市场对通胀的长期预期相对保持稳定。金融市场将继续密切关注鲍威尔和美联储的政策动向,以更好地理解未来货币政策的走向。


(二)美国:短期经济景气度有一定分化

美国住房市场持续表现出不同的迹象。7月,美国新建住房销售同比增速达到了惊人的31.5%,较6月上升了10个百分点,创下了自2021年4月以来的新高。然而,这一增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去年同期较低基数的影响。如果排除基数效应,7月新房销售的两年平均同比增速为-3.1%,较6月的-2.3%有所下降。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成屋销售表现低迷。7月,美国成屋销售同比增速为-16.6%,虽然较6月有所改善,但已连续23个月呈负增长状态。

这种分化在近期的美国住房市场中愈发明显,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利率的快速上升,使得成屋业主减少了出售房屋的意愿,进而导致成屋市场供给不足,部分购房需求转向了新房市场。此外,新房销售中位价的同比增速已连续4个月保持在负值区间,这也可能为居民购买新房提供了一定的刺激作用。

在宏观经济方面,8月美国Markit制造业PMI为47.0,较7月下降了2.0个百分点,而服务业PMI也下降了1.3个百分点至51.0,尽管仍处于荣枯线之上,但整体来看,在美联储持续加息的影响下,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景气度仍呈现下滑趋势。

核心资本品制造业的新订单同比增速在7月为0.9%,较6月下降了0.3个百分点,但环比增速回升了0.5个百分点至0.1%。

至于债券市场,美国10年期国债名义收益率保持在4.25%的水平。截至8月25日,10年期美债的实际收益率较上一周下降了2个基点至1.92%,而10年期通胀预期上升了1个基点,达到2.33%。

展望未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全球央行会议上的偏鹰派言论可能会加剧市场对加息的预期,进一步加大市场对美联储将长期维持高利率政策的担忧,这可能会对美债收益率构成上行压力。市场将继续密切关注这些动态,以便更好地理解未来美国经济和货币政策的走向。


(三)欧洲:景气度回落

制造业和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持续下滑。八月,欧元区Markit综合PMI降至47.0,较七月下降1.6,达到自2020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尤其是制造业PMI,虽然较七月上升1.0至43.7,略有改善,但仍然低于荣枯线(已经连续下滑了14个月)。

服务业PMI的回落幅度超出了预期。八月,服务业PMI下降了2.6,降48.3,这是自2023年以来首次跌破荣枯线,远低于市场预期的50.5。德国服务业PMI的大幅下滑对此起到了主要作用,八月,德国的服务业PMI较七月下降5.0,降至47.3,达到自2022年12月以来的新低。

通胀持续走高以及欧洲央行(欧央行)持续加息政策对欧元区需求的抑制作用正在逐渐显现,而服务业的景气度意外下滑也增加了欧央行在避免引发衰退的情况下控制通胀的难度。

消费者信心仍然低迷。八月,欧元区19个国家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6.0,较七月下降了0.9,仍然明显低于疫情爆发前的水平(2019年12月为-7.6)。在当前通胀压力依然较大且欧央行的加息政策尚未停止的情况下,消费者信心可能仍然受到抑制。

粗钢产量增速仍然维持在低位。七月,欧盟28个国家的粗钢产量同比增速为-12.0%,较六月进一步下降1.8个百分点,已经连续20个月保持负增长。这表明制造业部门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包括全球供应链问题和需求疲软。


四、我们的投资方向及策略

坚持长期投资,依托双柱理论,价值投资和行为金融投资理论,围绕“好行业、好生意、好公司、好价格”核心投资策略,优化我们“天枢”大数据量化模型。鉴于当前,政策逐步发力,国内防控已完全放开,线下消费场景时隔三年再次打开,各地进入复工复产阶段,我们相信消费和生产将在2023年逐步复苏。我们依然看好方向:(一)弱周期链:公用事业、医药生物、零售商超、食品饮料、交通运输;(二)金融发力链:银行、保险;(三)地产和基建链:建筑建材、地产、家电、家具。


× 需要进行身份验证
用户名:
密 码:
请联系ir@fangyuanam.com获取用户名和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