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指数7月末的市盈率为10.05倍,息率为4.26%;恒生国企指数7月末的市盈率为9.10倍,息率为3.99%。
回顾7月,纳斯达克指数有所调整,跌幅为0.75%,主要由于财报季部分科技巨头业绩不及预期,同期道琼斯指数受经济复苏和企业盈利提升影响震荡上行,涨幅4.41%;7月港股表现震荡,市场情绪回落,恒生指数下跌2.11%,恒生科技指数下跌1.06%。
2024年7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录得49.4%,较上月微降0.1个百分点,显示出制造业的景气水平持续小幅回落。这一数据略低于历史同期的平均下降幅度,表明尽管制造业面临一定压力,但整体放缓的态势仍在可控范围内。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的PMI为50.5%,较上月略有上升,显示出大型企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中的逆周期特性;中型企业PMI为49.4%,小型企业PMI为46.7%,两者均较上月有所下降,反映出中小企业在经济波动中的敏感性和脆弱性更为显著。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0%,较上月略有下降,但基本保持平稳。这反映出服务业在夏季消费旺季的带动下,总体需求相对稳定。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2%,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显示出整体经济活动虽然仍在扩张,但增长动力有所减弱。整体而言,7月的PMI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在经历短周期的放缓。(1)三中全会继续坚持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型的方向和决心,会议公告内容尽管众多,但管理人认为对于投资而言重要的两个关键词仍是“高质量发展”和“负外部效应(安全、环保、公平)”。管理人关注由破转立的三个重点,央地关系调整大方向基本是分税制的改进版,这种延续性的改良对于经济和社会稳定中长期是现实和有利的,地方政府的工作思路将逐步从GDP引导至GNP。这意味土地收入仍是地方财政重要组成部分,地产和土地市场的见底和回暖将仍是整个经济的关键所在。长期看地产需求的下端将由政府兜底,需求的中上端预期将更加市场化。另一方面,消费税改革将助推地方政府更加关注发展第三产业。地产行业的由破转立着墨不多,表明大方向和路径自2023年已相对清晰,当下的关键仍是政策落地的技术堵点如何解决,特别是政府收储如何更有效落地。资本市场改革内容和金融工作会议内容一以贯之,金融供给侧改革预期和市场超前调整冲击短期带给投资人更多是“破”的感受,但从市场主体适应性上看,金融业的“立”比地产行业要稍许乐观,所谓“立”结果不过是希望投资者方向行为能够改变,而改变已在当下发生;(2)月底政治局会议更多针对经济短期问题给出方向,货币和财政的总量政策、专项债支持设备置换、加快发展地产新模式、促进发展消费业、注重法制环境、保护企业家信心、避免过度内卷的无序竞争等市场关注热点都有所涉及,意味长期目标仍需建立在短期经济要兜住底;(3)外部变量短期冲击和话题性增多,管理人认为软着陆仍是美国经济的基本假设,在这一基本假设下国内总量货币政策边际约束有望改善,但中国资产走势仍取决于中国经济基本面走势,客观看总体经济V型反弹的概率不大,但自下而上行业和公司层面的选择仍有可为。
2024年7月,美国宏观经济显示出通胀放缓的迹象,6月CPI和核心CPI环比分别降至-0.1%和0.1%,低于预期,表明价格压力有所缓解。就业市场方面,6月新增非农就业20.6万,略高于预期,但失业率微升至4.1%,显示就业增长稳健但增速放缓。二季度GDP季调折年增速回升至2.8%,显示消费和私人投资继续支撑经济增长。美联储7月FOMC会议维持利率不变,但明确表示最早可能在9月降息,这一鸽派立场增强了市场对降息的预期。展望股市,通胀降温和联储的降息预期为市场提供了支撑,但就业市场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可能抑制股市表现。7月美股风格出现切换,纳斯达克下跌而道琼斯指数上涨,反映了市场对不同板块的不同预期。预计短期内美股将继续受到经济数据和政策动向的影响,美股调整是否会引发预期外的变化将是管理人短期重点关注方向。
7月美股降息预期升温,但港股更多仍是跟随美股受到冲击而非受益上涨。包括港股在内的中国权益资产未来直接吸引外资增配的概率和体量仍不会大,资金面更多的仍取决于中国资金自身的看法,特别是主权基金和保险资金的去向,企业自身的基本面将仍是安全渡过当下市场动荡的关键。面对短期市场动荡,今年一月底的月报仍是管理人的态度和选择.
用户名: | |
密 码: | |
请联系ir@fangyuanam.com获取用户名和密码 | |